回敬2022年

我们踔厉奋发,共克时艰

一路走过,坚定且坚强

细数每一份收获,都是心之所向

回首每一个日夜,都是灿烂人间

难忘2022年


        这一年,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,将精品学校建设与“提质培优”行动计划相融合,持续推进三教改革,落实三全育人,促进产教城融合,提升服务能力,扩大办学规模,为努力争创“双优校”铆足劲、蓄内功。学校被授予唐山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、市县两级文明校园、唐山市绿色校园、玉田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改革经验做法纷纷登上中央《改革内参》《德育报》《唐山劳动日报》以及中国新闻网、河北省共产党员网等各级网络媒体,308篇师生作品登上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,最高播放量达到1489千万次。


        ·党的建设示范引领


        我们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,党委成立后机制建设与工作运转更加顺畅,探索建立党建文化全新体系,让党的力量进环境、进管理、进课程、有精神、有行动。学校连续5年成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,在全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。


点击查看视频


        ·大思政大德育效果初显


        我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政教育核心内容,以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为抓手,持续深化“管为基础、引为主导、践为核心”德育模式,建立“一条主线、一支队伍、双重责任”的“112”的大思政教育模式,形成了全员、全程、全方位育人格局。德育报以《构建文化引领下的三全育人“玉田模式”》为题对我校“三全育人”做法进行了报道。9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,1名学生荣获唐山市“新时代好少年”称号,106人次学生分别被授予省市县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;2名教师参加河北省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获得一等奖。“融行”志愿服务队累计3000人次师生参加了文明城创建、疫情防控等活动,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


        ·“三教”改革激发内驱力


        我们积极探索“三教改革”有效路径,扎实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实施课程思政改革,落实劳动课回归课堂;大力实施“课堂革命”,继续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,课堂信息化利用率达100%,实现“轻松教快乐学”;教材建设形成了“纸质教材+多媒体平台”的一体化教材体系,完成并出版7部教材,发表5篇改革论文,2项省级相关课题立项并投入研究。11名教师获得国家、省、市各类荣誉,46名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比赛全部获奖,22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。



        ·产教大融合,校企深合作


        我们紧密对接唐山市12大产业布局和玉田县“科创商贸名城”战略定位,不断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。数控加工专业、机电专业与县内印机行业协会有效对接,让教学一线变成生产车间,产品合格率达到90%,有效拉升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;依托29家挂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岗位实习活动,让企业生产线变成实训场,600余名学生经过实践锻炼顺利留在企业,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。协助2家印机企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。经验文章《“厂中校”如何做》在《德育报》上刊发。



        ·社会服务接地气、有人气


        我们不断满足社会各个群体提升技能的需求,做接地气、有人气的社会培训,在严格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展了企业新型学徒制、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,到账国家培训项目资金155.23万元,完成685人、9255人天的培训总量。专业涉及到合成氨生产工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、养老服务、现代农业技术、家政服务、康养休闲等,与企业、农村密切相关,培训学员取证率达到100%。案例《学校+妇联+农户+商业平台四位一体模式助力农户走上致富路》在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”征集活动中获优秀案例奖;《特色培训助力就业创业》被中国新闻网报道。



        ·办学规模不断扩大


        为实现职业教育短期建设与宏观规划同步,我们从招生规模和基建规模两方面实施扩规建设,全年招生1639人,较上一年度增加110人;启动了总投资4.48亿元的鸦鸿桥校区建设项目,已完成主体工程的50%,该项目预计2024年2月完工,届时将增加2940个学位,设置现代农艺技术、物流服务与管理、物联网技术应用、幼儿保育等10个专业,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,助力县域经济发展。



       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史林友评价我校是“国家级的项目、国家级的标准、国家级的水平”,这不仅是肯定,更是鞭策。“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”,新的一年触手可及,我们定将满怀希望,团结奋进,“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”,不负时代使命,不负百姓期望!


准备好了么?

我们一起迎接崭新的2023年!